主创设计师肖勇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正面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背面
奥运奖牌主创者肖勇回"家"--一天走了二十多年
2008奥运奖牌设计师肖勇:设计灵感来自咱故乡孔子
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下午2:30,记者有幸在烟台见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就在4个多月前,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在首都博物馆初露芳容:随着三方红绸缎滑落,镶嵌着中国美玉的金、银、铜三枚奖牌———“金玉良缘”顿时惊艳全场!独特、富有生命力而又大气的设计突破了百年奥运奖牌材质单一的传统,人们不禁对“金镶玉”的设计者和设计过程充满了好奇。
设计奥运奖牌幸运又兴奋
记者: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能够设计奥运奖牌是一份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当你看到自己设计的奥运奖牌最终胜出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肖勇:实际上我在今年2月初就已经获知设计作品被国际奥委会认可并通过的消息。但正式公布那天,我还是感到很激动,能够设计奥运奖牌让人感觉既幸运又兴奋。
记者:在着手这一工作之前,你是否想过自己将有机会获得这一殊荣?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有机会参与其中?
肖勇: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一直想着用设计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几年,我曾有机会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虽然我个人不是体育迷,但我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像奥运会运动项目单项标志的设计等等。可以说,我一直有这个准备。
记者:听说整个设计工作是由你和你的团队共同完成的,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肖勇:是这样的,我是设计小组的组长、主设计师,另有杭海、王沂蓬两位教授全程参与,先后有十几位学生参加,其中,我现在所在的“第七工作室”中有三位同学参与了整个设计过程。当时的工作很苦!2006年1月11日,我们的方案中标,整个团队立刻着手修改。因时间紧迫,限时3个月完成,24小时加班很正常。当时的工作室是在一栋二层简易楼内,考虑到安全问题,设计草稿等都是一律杜绝外传。门整天关着,窗户全部封死,同时谢绝一切来访……可以说很是单调、枯燥。现在,我们还管那儿叫“奖牌小屋”。
初始设计方案有100多套
记者: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设计之初,你们拟订了怎样的一系列思路?
肖勇:我们尽可能屏除任何限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然后提出了100多套方案,分10多个方向进行梳理。第一次复选,我们的方案有多个入围前10名;第二次复选,我们有两个方案获得前3名,其中有一个最终胜出。总的来说,最终作品与我们的创意理念是吻合的。
我认为,设计奥运奖牌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以此来体现中国精神、北京特色。因此,在最终的设计中,我们也没有过多采用繁复的造型和图案,而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此实现文化与奥运的沟通。
记者:对于这件作品,有官方评价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你如何看待这一评价?如果由自己给作品打分,你会打多少?
肖勇:我觉得这一评价很到位。至于打分,我个人感觉无懈可击,近乎完美,但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完善,需要补充创意以及完美地体现。比如说,历史上奖牌的直径约6厘米、厚度约3毫米,我们希望在实物制作中能够有所突破,但到底变多少,目前还不知道。再比如,我们曾反复调试了线条和文字的搭配,粗细、深浅、位置等。这些细致入微的变化希望在具体制作中能够进一步取得突破。总之,虽然奖牌在电视转播中常常被一扫而过,但我们希望它可以给运动员留下美好的北京印象。
记者:选用玉作为奖牌,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肖勇:玉的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在设计之初,所有设计者心目当中对奖牌的属性和最后的结果是摸不透的。设计团队成员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了馆藏的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前期共产生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许多代表中国元素的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这个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
记者:本届奥运会金牌与往届有什么不同?体现在哪里?
肖勇:我们希望能够赋予奖牌一种新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中国的文化、思想,从创意上真正地创造出与往届很不相同的奖牌设计。所以我们研究与分析了历届奥运奖牌的设计,希望有一种新的突破。最终的设计,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它是中西合璧的,是传承中国传统人文符号与奥运精神的一种完美的结合,能够把这种不同思想和体育的精神相得益彰地整体体现。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还有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还有中国传统对于天、地、人,对于自然、对于人文、对于奥运精神的一种追求,同时也真正能够实现“同一世界、同一梦想”的完美理念。
烟台城市创意应走向全国
记者:烟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说你正着手在烟台建造创意园区,烟台有什么地方吸引你?
肖勇:我非常喜欢烟台,1988年第一次来烟台时烟台很安静,很和谐,适合休养。这次来烟台发现已今非昔比,比以前热闹多了,很适合观光旅游和我们美院写生创意。因为这里有最蔚蓝的大海和最干净松软的沙滩。在这里,我能找到心灵中的平静,仿佛只要坐在沙滩上看着海,一切烦恼就会消失。而作为设计师,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清静之地。所以,我有意向选择烟台,联合其他国家的设计师一起搞城市创意课题。当然,此次课题跟人居环境和旅游有关,通过设计师设计旅游产品、旅游形象,烟台的城市形象会有一个新提高。
记者:从设计师的角度,你如何看待烟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肖勇:在国际上与烟台类似的海滨城市,像威尼斯、戛纳,虽然城市大小或许没有烟台大,但都在国际上很出名,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到那里消费。我认为,这与一座城市的城市形象、城市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将城市推销出去,创意产业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人说,在烟台很难找到一些能代表当地特色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在别的城市商店里也能买到的,这样很难让更多的人认识烟台,烟台必须拿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至于烟台的文化创意产业,我认为发展空间很大,但需要有专业人士来引导。目前,我确实有想法在烟台开办一个创意工作室,联合更多设计师来烟台取材,为烟台创意产业尽一份力。
肖勇其人
肖勇,1970年出生,祖籍青岛,曾就读山东工艺美院,1991~1995留学欧洲,获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平面设计艺术硕士学位,法国设
计家联盟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视觉设计研究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论文数十次发表和出版,百余次入选国际重要设计展览以及设计杂志和设计年鉴,作品被包括中国美术馆在内的众多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编著有《芬兰设计》、《标志设计》、《1998国际商标节作品集》、《图形男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