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俗称“彩塑”。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
泥塑的产生可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战国策》中苏泰阻益尝君入秦故事有传泥作上偶的记载。做源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至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献。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货”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种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产区。
泥塑的制作工艺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泥塑发源地--风翔
凤翔彩塑历史悠久,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部分是江西老表,后落户为农。他们都会制陶手艺,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品,久而久之不断加工完善,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在孩子过生日、年轻人结婚时,是最好的礼物。
凤翔彩塑历史悠久,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部分是江西老表,后落户为农。他们都会制陶手艺,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品,久而久之不断加工完善,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
凤翔彩塑的主要产地至今仍在以军队单位名命的六营村,庄户人家农闲时作塑,采上睡泥,捏型制模,翻坯罩粉,开纹点彩,花样繁多的彩色泥塑便制成了。彩塑分挂件、摆件、手玩三类。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大放光采。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之一。1998年6月访华的原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也来观看了这“绝活儿”;世界儿童组织负责人得到彩绘泥塑,如获至宝,称赞泥塑是为孩子们制作的最好礼物。来陕的旅游客人总要带几件回家作以纪念。
陕西凤祥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经考证专家们认为,其彩绘纹饰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有所不同。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它以创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出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并以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威武可爱的造型,大红大绿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浪漫神奇的纹饰而称道,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喜爱,是馈赠亲友的艺术珍品及陕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镇宅避邪、保家太平、增福送喜的吉祥物。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古称雍。周王兴起之地,关中西府文化名城。凤翔彩绘泥塑已有600 多年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部属第六营曾屯兵于雍水河畔,在北扫元廷残部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军队散居下来,其中江西士兵会做陶瓷,但又无制陶设备,便用当地一种粘性很强的观音土和泥制膜彩绘。后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风习俗,从造型设色,线描继承下来,代代相传,作品洗练概括、生动夸张,色彩对比鲜明,形态妩媚可观,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具有古汉陶、石雕之简、艳、神、美的艺术特点,祈福、纳祥、招财、避邪各具特色,从而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之美誉,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称其为给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代表作泥塑马已作为二○○二年中国生肖邮票图案而被世人所瞩目。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黏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胚胎晾干,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各种色块和纹样有着特定的寓意。绿色,意万年长寿;红色,意四季红火;石榴,意多福多子;艾草,意去毒辟邪;海棠, 意富贵;蝴蝶,意多福;牡丹,意吉祥高照;贯钱,意万贯利钱。这些有 “讲究”的符号,在求生、趋利和避害观念的统摄下,串联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此外,素白色的作品则主要受中国书法绘画的影响,有大俗大雅的意味,别具一格。
玉田泥塑
唐山市玉田县生产泥玩具自古有之,和天津泥人张的泥人不同,玉田泥人体现了更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体泥彩塑,造型单纯简练,以白色作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而协调,在我国民间泥塑领域以风格独特而占有一席之地。
唐山玉田县的西高桥、戴家屯一带,是远近驰名的泥人之乡。这里的男女老少质朴、勤奋,多是聪慧的民间泥塑能手。一堆平常的泥土,一到他们手里就会变成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人、禽、虫、兽。玉田泥塑以泥玩具为主,以苇哨作响,以皮筋牵动使动物能跑能跳,以兔皮作鼓,摇起来有声,情趣盎然。其传统品种有《孙悟空》、《花老虎》、《秦琼》、《麒麟送子》等等,造型单纯奇妙,稚拙有趣,色彩鲜艳醒目,对比强烈协调。除此之外,另一类玉田泥塑是案几陈设品,多为神话故事、历史演义、戏曲故事中的人物造型,如《麻姑献寿》、《八仙》、《贵妃醉酒》等。还有一类是不倒翁,俗称“搬不倒”,下用半圆泥团,上用纸浆石膏胎造型,上轻下重,摇而不倒,憨态可鞠,惹人喜爱。
泥塑由于不能耐久,尚未发现很久以前的出土泥塑,但它的历史相当久远。建国后玉田泥人迎来了最为繁荣兴旺的时期,各种泥制品种类齐全、花样繁多、五彩缤纷。1996年,文化部命名玉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高密泥塑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 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